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平川區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原標題: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平川區旅遊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特約通訊員 吳文莉
白牆紅瓦藍天,小橋流水人家,遊人三五成羣……被譽為“隴上泉村”的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在平川大地徐徐展開。
近年來,平川區充分挖掘響泉村旅遊資源,以“泉”文化、“陶”文化和“古”文化為基調,建設了清泉公園、響泉公園、泉博物館等景點。每逢節假日,遠近遊客聞名而來,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寶積鎮響泉村文書周有軍説:“天氣暖和的時候,每天到我們村遊玩的人能有400人,週末或小長假時能達到1000餘人,農家樂生意非常好,這就大大帶動了我們村的旅遊經濟,我們一定會將這條路堅持走下去,做得更好。”
旅遊業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動力產業之一,與傳統產業相比,旅遊業具有平台性、綜合性和帶動性,是一二三產業在農村融合的最佳產業平台。鄉村振興,就是要讓世代生活於農村的羣眾切實感受到環境變美了、村莊變整潔了、民風變淳樸了、生活變富裕了。這樣的變化,正在平川區各鄉村悄然展開。
水泉鎮陡城村紅土梁沙河,波光粼粼的水面,潺潺的泉水聲與兩岸農業設施共同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美景圖。該區利用當地豐富的泉水資源將沙河打造成了形狀各異的水系景觀帶,切實把泉水旅遊、文化旅遊和自然生態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讓天然泉水真正變為增收的“甘泉”。依託資源稟賦,該區水泉鎮堅持打好生態牌的同時,努力做活韭菜產業。
平川區綠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收割韭菜的場景熱火朝天。
水泉鎮賈莊村村民黃維華正忙着捆綁韭菜,她説:“我種了十幾年韭菜了,這個收入好着呢,這是家裏主要經濟來源,娃娃唸書、蓋房等基本不用愁。”
平川區綠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白凱説:“我們合作社運行得還是比較順利,以前的這些產品銷往北京、西安等城市,現在主要銷往省內,每年銷售出去的蔬菜達到500到700噸。到小黃灣遊玩的遊客都要慕名前來帶一些回去。”
旅遊觀光車、流動超市、採摘園、農產品展銷都成了羣眾增收致富的渠道,鄉村變美了,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伴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羣眾增加的不僅是收入,生活在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內,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也顯著增強。
村民李守雙一直在新疆打工,聽説家鄉開始發展鄉村旅遊,李守雙立馬決定回鄉創業,在家裏開起了農家樂。
小黃灣恩澤農家樂負責人李守雙説:“聽説老家成了旅遊區,我就轉身回來,開了這個農家樂。每到節假日,客流量太大了,院子裏面都坐滿了。我們自己生活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也是滿心歡喜啊!”
平川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通過發展旅遊產業,建設更加美麗的鄉村,珍視歷史傳承,延續鄉村文化脈絡,守護鄉村文化生態,留住美麗鄉愁,讓每一個獨具特色的鄉村,都能保持原有的韻味和雅緻,成為與眾不同的存在。截至目前,平川區建設省、市、區級美麗鄉村共計25個,惠及貧困人口5000多人。
相關新聞
- 2020-12-28白銀平川區“兩癌”檢查惠及8338名農村婦女
- 2020-12-25白銀平川區法院宣判首例拒不執行判決案
- 2020-12-16白銀將新增一條公路連接景泰、靖遠和平川區
- 2020-12-15白銀平川區檢察院舉行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業務分析研判會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